攻略之外的澳门特色建筑
大三巴、龙环葡韵、妈阁紫烟......
除去这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,
关于澳门,
那些攻略里未曾提及的特色建筑,
你了解多少呢?
西湾大桥
西湾大桥是澳门第三条澳凼跨海大桥,于2015年1月9日正式启用通车。
西湾大桥连接凼仔西区、西湾及妈阁内港。由澳门出发,可经由河边新街、妈阁上街或民国大马路出入西湾大桥;而凼仔方面,则可从路凼新城或凼仔市区经海洋花园沿岸新路进出大桥。
大桥全长2200米,是一座拥有上、下两层行车道的混凝土梁斜拉桥,主塔采用“M”字造型,是斜拉桥首创。上层为双向六车道,下层设有全天侯行车道并预留轻轨铁路。西湾大桥及其配套道路网均为全新的基建设施,设有道路监察系统,部份路段更有测速设备。重型车辆严禁超车,大桥禁止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。每逢夜晚,灯火阑珊,西湾大桥一片祥和宁静,十分美丽。
松山壁画
在晨运客时常光临的松山健康径,即由东望洋酒店斜路而上、全长1700米的33弯跑步径。约处在通上露天剧场的石级街道旁,有一面宽敞矗立的墙壁,如卷轴铺陈,壁上色彩斑斓、构图鲜活,是一幅颇有特色的大型壁画。无论是跑者亦或是散步客,路过此处,虽不知其名称由来,但总会留下深刻印象。
这幅壁画于1997年建成,由葡国雕塑家大卫.欧明德负责设计督建。画图以红、黄、蓝、黑四种主色构成,铺设出多处色块,以形成明艳亮丽的视感。画面以飞鸟、腾龙、云浪、修竹等构成,带给观者一种奔放自由的舒畅感。这种格调明朗活泼的画面,恰如其分的配衬出松山健康径活跃好动的青春气息。
岗顶剧院
位于岗顶前地的伯多禄剧院,又名岗顶剧院,由葡人集资,始建于1860年,借以纪念葡国国王伯多禄五世。从前,这里是葡人的公共聚会场所,每逢有大型庆典集会,如派对宴会、音乐表演等,都会在此举行。而闲暇时,剧院则是一处娱乐场所,常有葡人来打桌球、看书、玩纸牌等,因而又有“澳门俱乐部”、“岗顶波楼”等别称。在上世纪初,此处更是被用作放映电影。
剧院正面群柱林立,门廊拱洞大开,装饰简明,弥漫着古希腊建筑古厚高壮的气息。前院内榕树参天,与剧院浅绿的外墙搭配十分协调。
此外,设计者还有意凸显侧面的张力:八个拱形落地窗,堂堂皇皇均匀肃列,配上白色线脚的半圆窗楣,每个半圆又落到相连窗间的小檐墙上,如弹簧弹走不断,又有如波浪,延绵不绝。整个侧面,不但气势雄浑,而且兼备节奏与动感,可见设计者的巧妙匠心。这是一座颇具特色的特式建筑。
港务局大楼
在妈阁前地后的一段斜坡上,一座巍峨宏伟的建筑雄踞在花岗岩石基上,以谐和的黄底白纹作主色调,走势甚为远阔。这座建筑物于1874年建成,1905年改为港务局和水警稽查队的办公地点,因而又称为“水师厂”。而现在则是港务局的办公大楼。大楼对开的草坪中,平躺有一个船钩状的标志,以表明这里办理有关船政的事务。
这座建筑中央楼体两层,其余为一层式设计,揉合了伊斯兰的建筑风格,通花围栅的回廊,三面围绕,开有伊斯兰式尖拱券开口,其间以三叶图案点缀,通风透光,清爽宜人,并且与屋顶上均匀布置的方尖形饰物互相配衬,形成一种强烈、优雅的韵律节奏感。而色调鲜明谐和的大楼主体,又与底下朴实厚重、粗糙崎岖的花岗岩石基形成极大对比,丰富了整体的层次与内容。
港务局大楼回廊内空旷阴凉,在石基盘托下,从拱卷开口眺望外面,亦有居高临下之感,颇为舒畅开阔。整栋大楼巍峨稳重,别树一帜,值得一去。
融和门
融和门坐落于澳门西湾填海区,其设计者是葡国雕塑艺术家拉果·亨利克。
这座高耸黑沉的雕塑,矗立在一座特意为其设立的圆形平台上,并以一道堤径连接西湾,但此时此刻,却显得尤为孤立。融和门高40公尺,由四道厚阔的漆黑花岗岩大柱平地而起,两两一组互勾而成。支柱表面铺设黑色花岗岩及葡式碎石。四周装有射灯,在晚间照亮整座建筑物,美轮美奂,吸引游客观赏。此外,该处还设有供游人休息的长椅,十分舒适惬意。
据说纪念碑的拱门造形有如双掌合十,因而名为“融和”,而依其设计者所言,作品的意念包含了天、地、水的内容,表达出和平与爱心,象征中葡友谊及文化沟通,颇具历史意义。
下一次的澳门之旅,来一场攻略之外的畅玩吧~
(整理自网络)
小澳推荐